瓷器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之一,有著悠久的發(fā)展史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我國歷史上曾數次出現發(fā)展高峰,其產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尤其是元青花瓷器,造型古樸端莊,地釉清白堅實,花紋遒勁有力,給人壯美之感。但目前大量贗品充斥市場,或用贗品編輯成書,會讓很多文物愛好者、收藏者或博物館工作人員誤解。因此,認真探討如何辨別真假元青花瓷器是很有必要的。
一.元青花仿品史約有20余年
我國陶瓷歷史悠久,不同時代的陶瓷器有不同的特征,無論在造型、花紋、胎釉、款識以及制作工藝方面都存在一個由早到晚的演變過程,這是鑒別古陶瓷的基礎。其次,要掌握古陶瓷中仿品的歷史發(fā)展狀況。仿品是陶瓷發(fā)展史中一種特殊產品,就是后代有意模仿前代的作品,也可以叫做仿古瓷。
仿古瓷的出現年代,大約是在元代末期,據明初文獻記載,元末已有仿宋窯的器物。明代仿古瓷開始增多,并且有官仿和民仿之分。明代早期至中期多為官仿,以仿宋代五大名窯的釉色為主。明代晚期出現民窯的仿品,此時除仿宋代五大名窯外,還仿前朝的名品,如永樂、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等,并已形成時代風尚。到了清代康、雍、乾時期,制作仿古瓷達到高潮,主要是官仿,包括仿五大名窯,仿明朝各代青花,仿明成化斗彩等。清代晚期光緒時期在陶瓷發(fā)展史上屬于“回光返照”期,除具有本朝特色的產品以外,還出現許多酷似康熙時期的瓷器。如仿康熙的青花、素三彩、豇豆紅等。到了民國早期也就是本世紀初,景德鎮(zhèn)瓷業(yè)復興階段,制作仿古瓷又出現高潮。此時仿古瓷較為復雜,凡陶瓷史中有的名品都進行仿制,仿品中有的精細輕薄,富有民國早期的特點,并大量投入國內市場。但是,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仿品中都沒有發(fā)現仿制的元青花瓷器。上世紀70到90年代以來,可以說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制作仿古瓷的高潮,F代仿古瓷更是無所不仿,此時元代青花、元代卵白釉、藍釉以及釉里紅等已經有了仿制品。就國內來說,元青花的仿品出現至今有20余年,也就是說在鑒定元青花時,不是真品就是現代仿制品,不可能是明代或清代仿制品。
二.現代仿制的元青花瓷器
現代仿制的元青花,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精美的“高仿瓷”,一類為粗劣的制品。前者制作技術高超,凡元青花所具備的特點,在仿制品上都能表現,達到亂真的程度。后者為一般的制作,不能亂真。下面分別介紹。
“高仿”瓷,早在本世紀80年代初已仿制成功。景德鎮(zhèn)陶瓷館的陳孟龍、李會中二位先生曾介紹說:元青花瓷的復制技術是由景德鎮(zhèn)陶瓷館和東風瓷廠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采用傳統手工工藝,按照原物大小、器胎的厚薄、形體的變化、紋飾的形象和畫法、裝飾的處理以及青花瓷的釉色和彩色等方面進行復制。參與復制的工作人員在復制前對原物進行認真的研究,并充分掌握原物的特點,采取傳統手工工藝的同時,并結合運用現代工藝條件及先進的科學技術,力求藝術風格上與原物達到一致。當時的復制品大件有瓶、罐、盤,小件有高足杯、碗、花觚、香爐、小罐、折腰碗、高足洗等。這批復制品,經過多位專家評定,認為復制品保持了原物的時代風格和藝術特色,制作精良。
這批80年代的仿古瓷是許多專業(yè)工作者在探討古陶瓷的科學技術和藝術風格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再現了600年前元代的青花藝術;但是從鑒定上嚴格的說,則精美有余,古樸豪放不足。今天文物市場活躍,要警惕有人將這批仿古瓷重新投入市場,以假亂真。
另一種高仿瓷是近幾年來的新作。近些年來,景德鎮(zhèn)私營窯廠林立,只要歷史上景德鎮(zhèn)出現過的品種,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他們幾乎都仿。據說有投資商和私營窯廠注入大量資金秘密仿制,作品惟妙惟肖。這種秘密制作的仿古瓷還要經過挑選,將最好的、與原物最接近的器物留下,其余打碎。這種仿古瓷多為稀少的名貴傳世品。但窯工發(fā)現仿古瓷有利可圖,背著老板不全部打碎,保留幾件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于是民間有時也出現高檔仿古瓷的重復品。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在鑒定時要提高警惕,遇到精美的元青花一定要慎重對待,除了請專家鑒定,廣泛聽取意見,同時還可以參考科學儀器的測定結果,看看放射性元素的情況,進行研究。
另一類現代仿制的元青花為粗劣制品。稍有元瓷知識的人一看就能認出是贗品。但是近幾年來發(fā)現這類假制品,也被不少缺乏文物知識的人當作真品收藏。這類制品多為大器,如大盤、大罐、大梅瓶、象耳瓶等,F收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館的元青花鳳式壺,為原元大都遺址出土,此壺雖有傷處修復,但小巧精美。筆者曾見到有高40厘米的此壺仿品,收藏者不明真相,當作珍品收藏。這些新品胎體都很厚重,地釉顏色不一,釉面顯得油亮又很堅實,繪畫的花紋水平很低,都是照搬原圖,筆線笨拙。
另外,筆者近幾年來在國內外考察與訪問中,發(fā)現現代仿制品很復雜。以青花為例,國內外都有仿制,除景德鎮(zhèn)外,南北各地民窯都有仿制。社會上流傳的一些仿古瓷,從胎質釉質上分析,有可能是臺灣或日本、東南亞一些國家仿制的古代青花瓷器,也包括元青花在內,有的仿品粗劣,有的也很精細,都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三.如何鑒別真假元青花
元青花的特點很“開門”。“開門”一詞是文物界鑒定文物時的一個常用語,是形容一件器物的時代風格較突出,很容易掌握的意思。元青花的特點包括造型、胎釉、款識、工藝技法等多方面,綜合起來就是時代風格。這個時代風格是經過幾代人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但是現代的贗品將傳世品中許多很“開門”的特點通過作偽的手法一一表現出來。在今天科學儀器還不能完全解決古陶瓷鑒定問題的時候,如何掌握真與假的區(qū)別呢?我個人的體會是必須牢牢掌握真品的特點,同時要善于識別和掌握贗品的特點。真假對照,互相比較,有比較才有鑒別,這也是一個研究的過程,F將真假元青花瓷器的幾個重要特征綜合一下,供參考。
首先是元青花瓷器的地釉?偟挠^感為青白色,但青白的程度不一致,有的白中泛點青,有的較白,有的偏青,更重要的是釉面堅實感強烈。新品的地釉很復雜,以青白釉為主,但呈色上有的偏白,有的青灰,有的青綠猶如淡淡湖水一般,還有的釉面開粉紅色或米色紋片,或在釉面上做水堿痕跡,也有經打磨后釉面無光澤等多種現象。
第二,元青花的原料和青花斑點。從元青花瓷器分析,是使用兩種青花料,一種大型漂亮的青花瓷器,多為進口原料,色調藍艷,有寶石藍的感覺,帶有黑褐色的斑點,有的微微帶點錫光,手感微微下凹。這種斑點是自然形成的,也有的是根據紋飾構圖需要加重點繪的小斑點。斑點中心為深褐色,外圍一周藍黑色暈散到釉中。此類器物仔細賞析,通體青花紋飾的色調不一致,器身的弦紋、花紋的輪廓線以及渲染的花朵,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淺。另一種為國內墓葬出土或外銷到東南亞的小件青花瓷,多使用國產料,色調藍灰。這類仿品少見。新仿制的元青花是現代配制的青花料,呈現出的黑褐色斑點比較密集,斑點顏色較濃重,側視斑點處,釉上仿佛浮有一層薄薄的銀灰色金屬片。通體青花顏色雖然也不一致,但多屬藍黑、藍灰等色,但也有接近元青花色調的,從氣韻上看沒有達到元青花那樣古雅深沉。
第三,元青花的紋飾繪畫瀟灑自如,筆線有力,具有一種壯美之感。多層次繪畫裝飾的器物,紋飾緊湊和諧,留的地釉不多。新制品筆線拘謹無力,有的畫面紋飾較稀松,器表給人的感覺工細漂亮。
第四,元青花底部釉斑現象一般表現在大罐、大瓶的底部?赡苁枪そ吃谑M釉后需將底部釉很快擦掉,但又沒有完全徹底擦掉,只要達到在窯內不粘連就可以了,沒有擦掉的釉,即成為后人說的釉斑,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形成的。釉斑有大有小,或寬或窄,釉斑周圍有的還有淺淡的火石紅色,F在的新產品,釉斑給人的感覺仿佛是使用類似毛筆工具隨便抹成的,釉面扁平,光亮不自然。
第五,元青花的器底有火石紅色旋紋及跳刀痕等現象。不一定每件器物底部都出現,一般出現的火石紅色較淺淡,仿佛刷過的泥漿色,表明有點油亮的光澤,旋紋及跳刀痕隱現,F代的仿制品火石紅色有的濃重,有的淺淡。淺淡的都是將新做的火石紅色在入窯前先抹掉一部分,所留下的痕跡,輪旋的弦紋和跳刀痕紋路很深。有的贗品底部還涂抹一些黑灰色的東西表示器物的舊意。
第六,元青花瓷器很少寫款識。目前只發(fā)現一對收藏在英國的至正十一年大瓶,這是眾所周知的。而新制品中出現許多寫有“大元國某某年制”的字樣,迷惑他人。
另外,掌握真品的特征是鑒別贗品的依據,但真品的特點有的是可以用語言概括出來的,有的不能用語言形容,這就是每件器物的時代質感和氣韻。對于鑒定來說這些極為重要是需要自己用心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