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景德鎮(zhèn)官、民窯瓷器上的紀年類款,從款識內(nèi)容看,主要分為朝代款(又稱年款)和干支款兩大類。年款多用于官窯器上,干支款多見于民窯器上。官窯年款以楷書或篆書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最為多見,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個別的落于近口沿、足內(nèi)沿等處。六字楷書年款多作雙行排列,個別為三行排列或一排橫列,款外圍以雙重圓圈、雙重方框,也有無邊欄的。六字篆書年款絕大多數(shù)作三行排列,少數(shù)作一排橫列,極個別的為雙行排列,款外多無邊欄,個別的圍以雙重圓圈或雙重方框。四字楷書或篆書年款多作雙行排列,外圍雙重圓圈、雙重方框,也有無邊欄的,個別的四字篆書年款作上下右左錢文排列。清代紀年款可分成釉下青花款和釉上琺瑯彩款、礬紅彩款、金彩款以及刻、印款3大類,其中青花款在所有紀年款中占主導地位,琺瑯彩款則集中出現(xiàn)于康、雍、乾三朝,隨著琺瑯彩瓷器的消失而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礬紅彩款?虅澓湍S】顒t用于顏色釉瓷器上,如白釉、廠官釉、仿鈞釉、爐鈞釉等。從字體上看,整個清代紀年款不外乎楷、篆、隸幾種,其中楷書居于主導地位,自始至終都在使用.篆書款出現(xiàn)于康熙晚期,當時只用于供祝壽用的金釉藍團壽字和五彩三多紋器上。雍正時篆書款增多,許多仿制名窯的品種上均喜用篆書款。乾隆時楷書、篆書款平分秋色。嘉慶及其以后各朝,篆書款數(shù)量漸減,基本以楷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