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瓷器絕大部分不書年款,少部分帶有年款的可分為青花料或釉里紅料書寫款、錐刻款和模印款3種?钭R字體以篆書雖為多見,另有個別楷書和行草。官窯瓷器上的年款,目前僅見“永樂年制”、“永樂元年”、“永樂肆年”等,不見‘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款,故凡書六字款者,皆為偽款。
永樂官窯年款開啟了明清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上書帝王年號款之先河。篆書款是永樂官窯瓷器上最常見的一種,目前所見皆為“永樂年制”四字雙行排列,按書寫方法可分為青花款、錐刻款和模印款。永樂官窯青花器為數不少,但青花款僅見于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上。據明谷應泰《博物要覽》載:“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畫雙獅滾球,球內篆書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 花心者又其次也。”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3件此種壓手杯,一件杯心繪雙獅戲球紋,球內篆書四字年款;另兩件杯心畫團花紋,五瓣葵花心內篆書四字年款。但目前尚未發(fā)現鴛鴦心者,也未發(fā)現谷應泰所說的六字篆款。錐刻款和摸印款主要見于永樂單色釉瓷器上,位置在碗、盤、高足碗等圓器的內底心或內壁,款字作兩行排列于葵花心或單圈內。模印款主要見于甜白釉薄胎印花器上,如甜白釉薄胎印花云龍紋盤和高足碗等。錐刻款則主要見于永樂紅釉或甜白釉刻花器上,如永樂紅釉高足碗,此類碗有兩種,一種是內白釉外紅釉,碗內心單線圈內錐刻一朵五瓣葵花,花心內錐刻四字雙行篆款,款字清晰;另一種里外通施紅袖,碗內心刻劃的四字款被紅釉覆蓋,不甚清楚。永樂官窯瓷器上的刻、印年款需對光側視或透視方能看清。永樂篆書年款,無論書寫還是刻、印,都很有章法,筆道流暢自然,筆劃轉折處渾圓,字體結構嚴謹,蒼勁渾厚,婉麗飄逸。此款識藍本必出自當時功力深厚的書法家之手。有學者將上海博物館所藏永樂時翰林學士沈度的一方端硯底部篆刻款“永樂乙未秋翰林沈度識”與永樂官窯瓷器年款仔細比較后認為,二者風格完全—致。因此,永樂官窯瓷器年款很可能是由當時的翰林學士沈度書寫后,下交景德鎮(zhèn)御窯廠,由工匠們按墨跡摹寫、刻劃或做成泥模印在瓷坯上的。傳世永樂瓷器上不見楷書年款,1979年至1988年,景德鎮(zhèn)珠山永樂、宣德官窯遺址出土了大量實物標本,其中有兩塊銅紅料楷書“水樂元年”和“永樂肆年”題記的釉里紅盤口瓶殘片,款字書于瓶口外沿,筆法遒勁。這兩片標本的出土,彌補了傳世品中的不足,為研究永樂瓷器年款提供了珍貴的資料。o
永樂行草年款極少,僅見于民窯瓷器上,如山西民窯黑釉剔花小口瓶,腹部刻有“明永樂二年初四日置買酒平葫”十三字。字體結構松散,但筆道均勻,手法熟練,顯示出民間瓷匠的書法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