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創(chuàng)燒于北宋初年禹縣(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門里的鈞白。鈞窯器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艷麗鮮亮的釉色,變幻神奇的密度,絢麗斑斕的色彩組合,在眾多的瓷系中獨樹一幟,為世人所青睞。
鈞窯有官、民之分。官鈞胎質雖不精細,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幾乎呈褐色,但胎骨堅硬。由于多次施釉,因此釉層肥厚,然釉層平靜膩潤,并時有流淌現(xiàn)象。官鈞的釉面常有扭曲紋理,似蚯蚓走泥紋(器心底較粗拙,器壁則隱約而不易發(fā)現(xiàn)),此為官鈞的顯著特征,而民鈞絕無這種現(xiàn)象。官鈞除燒造少量的碗、盤等宮廷日用生活器皿外,大多燒造御用瓷,器型規(guī)整嚴謹,比例協(xié)調合理,重心或多或少有下墜感?偟恼f來,官鈞顯得古樸典雅,規(guī)整大氣,釉層肥厚而平靜,窯變豐富而協(xié)調,猶若貴婦人般的雍容華貴。
民鈞器型隨意,大多不夠嚴謹,胎質粗松,聲音多數(shù)發(fā)糠,釉較官鈞薄,底足露胎較多;雖色彩艷麗,卻少了一些紅、紫的成分,尤其是窯變的色調反差較大,似村姑般嬌艷,而總讓人感覺有點“鄉(xiāng)氣”。
此宋鈞窯天藍釉碗,口徑18.5厘米、底足5.5厘米、高6.8厘米。圓口內斂,外壁上豐下削,瘦底,小圈足。天藍色乳濁釉十分肥潤,并參差幾抹絲狀紫褐條紋;口沿一周呈淡茶褐色,順其碗沿逐漸滲透為茶黃色,與天藍釉接壤而天衣無縫(茶色中密幣細小的棕眼)。這茶色以及參差的紫褐絲狀紋與天藍色互相映襯,猶如雨后的彩虹一樣絢麗燦爛。
碗內壁天藍釉清新悅目,玫瑰紫窯變斑滋潤凝厚,恰似深秋時節(jié)湛藍的天空中飄落的一片紅玫瑰花瓣。
此碗釉層肥膩而平靜,色彩艷麗而協(xié)調,器型純樸而規(guī)整,釉面口薄而底厚,接近碗底留有湛藍的屯釉。放大鏡之下器壁的蚯蚓紋顯而易見,恰如脂粉滲汗而彎曲流淌,又似褶皺的豬皮紋,扭曲而不規(guī)則。此碗器壁在放大鏡下,氣泡窯變多為紫羅藍色,密布疊見而彌漫全器釉面。這是前人所述的“紫汗漫”,布全器釉面者真,成片段者為仿,這是鑒定宋鈞窯的主要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