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趣軒藏有一件青花纏枝蓮紋碗,高5厘米,口徑4.8厘米,足徑5厘米。敝口,斂腹,圈足。胎體堅致細潔,釉面晶瑩厚潤,青花色澤濃艷。這些特征,都是明代永樂、宣德時期青花共存的總體風貌。
明永宣兩朝相連,制瓷工藝基本相同,從胎、釉、彩各方面來看,也極為相似。所以鑒定界歷來就有“永宣不分”之說。鑒藏家高阿申先生論著《瓷器收藏實鑒》中之“青花纏枝蓮托八寶三足爐”評述這一時期瓷器說:“紋飾用小筆觸,花、葉均留白不填滿色。青花色澤青中泛藍,深濃處多黑褐色結(jié)晶斑。結(jié)晶斑系鈷料中竄出,或浮于器表,或下陷于胎骨,是典型蘇麻離青特征。外壁釉面呈現(xiàn)橘皮紋。放大鏡下,釉面大小氣泡密集。釉薄處色白或泛微青,釉厚處呈水綠色。外底露胎,胎質(zhì)潔白細糯,撫之若觸摸肌膚般有滑爽感。”
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綜合諸多專家論述,領(lǐng)悟探求永宣青花器二者之間微妙不同之處,我最后歸納試得出以下結(jié)論:
一、宣德時期瓷土選料,是景德鎮(zhèn)附近麻倉山所產(chǎn)“麻倉土”。同類器物相比,永樂稍輕薄,宣德顯厚重。此碗“露胎部位瓷質(zhì)潤白,呈現(xiàn)淺淡火石紅,無旋紋痕。”
二、宣德青花瓷“釉面一般都能見到像橘子皮似的橘皮紋。”檢驗青花碗,確實從釉面上看到這種和永樂器截然不同的差異。器物表面顯示出的細微現(xiàn)象,為我們鑒斷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三、用放大境觀察,此碗釉面“可見大中小不同、間距的氣泡群”。這也正是鑒斷宣德青花瓷的有力佐證。皆因“凡氣泡密集而整齊者,大多非宣德瓷”。
四、宣德青花瓷不及永樂器細致,坯接胎痕比較明顯。此碗底足相連處,則呈現(xiàn)出一線淺短的接胎痕。“圈足斷面呈倒梯形,無法用手抓起,足背有棱角感”。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局部特征。
我國許多古瓷鑒定家,根據(jù)實鑒經(jīng)驗還認為:明清瓷器鑒定紋飾的意義大于造型意義?v觀永宣纏枝花卉紋樣,雖然花葉均富寫實趣味,蔓草逶迤婉轉(zhuǎn)輕盈,展現(xiàn)出古樸飄逸的風彩。但是,宣德青花瓷一改永樂雋永秀麗的畫意,筆力蒼勁雄健、恣肆縱橫、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從此碗心描畫花卉紋便能看出兩種瓷繪風格各具其異。壁外圖飾時代特征更為明顯。永樂青花線條纖細,不像宣德粗獷繁密,所以很少呈現(xiàn)如此深沉濃緊、渾融成片黑褐色的鐵結(jié)晶斑。
綜合上述因素,此碗不僅確具宣德青花的總體風貌,而且還有局部細微之處的顯著特征,筆者“以物為據(jù)”鑒斷:應系景德鎮(zhèn)民窯燒制的宣德青花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