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排座”看你是否懂禮數;從“敬酒”考察你是否有社交能力……大學生求職面試竟然被安排到了飯桌上。筆者近日了解到,一種號稱檢驗應聘者的為人與社交能力的“飯面”正悄然流行。 求職“奇遇”面試安排上飯桌 “怎么也沒想到,通知我去面試,地點居然是在酒樓的包廂里,整個面試內容就是陪吃飯全過程”,東華大學大四學生王永毅(化名)前幾天參加了一場特殊的面試,為此大開了眼界。小王告訴筆者,自己應聘的是滬上某外貿公司的經理助理職位,小王順利地通過筆試,被通知兩個星期后去接受面試。
“兩個星期里,我做了很多準備,把國際經濟法都看了一遍,還特地每天看英語片子,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猜想外貿公司的面試肯定要用外語作答的。” 不料,小王的多方準備卻在面試中派不上用場,公司通知他時說,面試不考業(yè)務知識、不看英語水平,而是讓他陪著經理去趕一個“飯局”。“面試官說,因為公司經常要請客戶吃飯,需要的是在飯桌上‘搞得定’的人,要學會幫客戶安排座位,還要會敬酒”,可在學校里很少應酬的小王對各種“吃飯禮節(jié)”并不熟悉,只能悶頭吃東西,也因此最終沒有被錄取。“飯面”已經過了幾天,可小王仍然覺得郁悶不已。
像小王這樣遭遇類似“飯面”的面試形式的應屆生并不少,滬上某高校大四學生張承告訴筆者,自己也曾面試過一個公關公司,地點在卡拉OK包房里。“不僅僅要會唱歌,還要會點歌,會搞氣氛,讓在座的每個人都玩得開心”。
小張表示,雖然自己當天表現還不錯,并已經收到錄取通知書,但還是覺得這種面試形式怪怪的。 公司說法為考驗社交能力和團隊精神 筆者撥通了為小王安排“飯面”的某外貿公司人事部的電話,負責人 Amy表示,公司安排這次特殊的面試,完全是為了考察應聘者的社交能力和團隊精神。“對于公司來說,飯桌也是生意場上的重要‘陣地’,怎么跟客戶交流,怎么搞活氣氛,都是員工必須具備的能力。”
Amy告訴筆者,公司以前也采用過傳統(tǒng)的面試形式,可發(fā)現招聘進來的大學生“不好用”,他們可以幫忙翻譯文件,打打字,可一拉出去談生意,就都成了“榆木疙瘩”,不懂得如何調節(jié)氣氛,也不知道如何與客戶進行溝通。因此后來便把面試地點從辦公室移到了飯桌上,“如何幫客戶和領導安排座位,在飯桌上要迅速地記下所有人的信息,如何和同事合作,將吃飯的氣氛搞好,也能很容易地考察出應聘者是否活絡,是否有人際交往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的精神。這些能力對貿易公司來說是最為重要的”。
Amy還向筆者透露,這“飯面”的想法,是在另一個公司當人事主管的朋友“傳授”的,“據說,現在不少公司都流行這一招”。 業(yè)內人士公司無錯學生應考慮個性 華東師大就業(yè)咨詢中心副主任沈維宇表示,有些公司從業(yè)務性質出發(fā),需要一些“外向型”人才,通過應聘者在飯桌上的表現,考察其控制場面、調節(jié)氣氛以及社交能力,這也無可厚非。“飯桌上的禮節(jié)和各種應對技巧也是一種能力,學生前去應聘,即使失敗,也能從中吸取不少經驗。” 不過,沈維宇也提醒應屆大學生,要注意此類面試中的安全性。“建議事先打聽該公司是否正規(guī),以及公司內職員的素質如何。以免被‘陪吃陪喝’的陷阱所騙,特別是女生,一定要多留一個心眼,為自己的安全負責”。除此之外,沈維宇還表示,學生也要根據自己個性來選擇職業(yè),“如果你性格內向、不善言辭,還是不要去參加這類面試,因為公司需要的是外向型的職員,即使面試通過了,日后正式的工作中,也可能因個性問題而造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