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器即金屬胎琺瑯器,是一種集金屬制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復(fù)合性工藝制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瑯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于裝飾的特點。
依據(jù)金屬胎琺瑯器在金屬加工工藝和琺瑯釉料具體處理方法上的不同,一般可將金屬胎琺瑯器分為畫琺瑯器、掐絲琺瑯器,透明琺瑯器,錘胎琺瑯器,鏨胎琺瑯器等幾個品種。
畫琺瑯器
畫琺瑯器,叉稱"洋瓷"。從清代藍濱南在其《景德鎮(zhèn)陶錄》一書中對畫琺瑯器的描述可知,畫琺瑯器是以金屬銅做器骨(胎),用五顏六色的瓷粉 (琺瑯釉)經(jīng)燒制而成。簡單地說,畫琺瑯器是用琺瑯釉料直接在金屬胎上作畫,經(jīng)燒制而成,富有繪畫趣味,因此也有人稱之為"琺瑯畫"。畫琺瑯器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己制成的紅銅胎上涂施薄薄的一層白色琺瑯釉,人窯燒結(jié),并使其表面光潔平滑,然后以單色或多彩的琺瑯釉料,按照圖案紋飾設(shè)計要求,繪制花紋圖案,再經(jīng)人窯焙燒顯色而成。
清代康熙年間,中西方貿(mào)易禁止被解除后,歐洲的畫琺瑯器(洋瓷)傳人中國,并以貢品、禮品等形式進大清宮廷。這些舶來的畫琺瑯工藝品,引起了清代皇帝及王公大臣的關(guān)注,于是清政府分別在廣州和北京宮廷專門設(shè)立了琺瑯器制造作坊,借鑒掐絲琺瑯器、瓷器和料器(玻璃器)的生產(chǎn),并吸收歐洲畫琺瑯工藝制作方法,經(jīng)若干年努力,終于成功地?zé)瞥隽嗽趫D案題材、器物造型、琺瑯色彩以及使用功能等各個方面,具有自身風(fēng)格特點的畫琺瑯器,并且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
畫琺瑯六頸瓶 清 11.6X4·9厘米
此瓶為銅胎鍍金,養(yǎng)心殿造辦處琺瑯作坊造。圓形,圈足,肩部出五頸。瓶身上部為黃釉地,飾纏枝蓮紋,肩、腹部及五小頸上均飾盛開的花朵,腹下部為黑地彩花。足中心雙藍線方框內(nèi)直書雙行 "雍正年制"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銅胎畫琺瑯山水圖案盤 (一對)
乾隆 直徑15·8厘米
此對盤為敞口,淺弧壁,圈足,底畫琺瑯彩折枝天生作款,銅胎沉重,口沿與足底鏨金,盤內(nèi)口沿以黃、綠、藍彩繪制孔雀羽毛作裝飾,盤心畫白地遠山近水、亭臺樓閣、拱橋?qū)毸、魚船行旅等,筆致精細,仿佛將中國山水畫的題材盡收其中,盤外壁畫黃地纏枝花卉紋,是清代出口銅胎畫琺瑯的代表作品。"折枝天竺"圖案款。
細絲粗釉
即掐絲琺瑯器中的一種類型。此種類型的琺瑯器,采用單線勾勒圈案輪廓的掐絲方法,以纏枝蓮紋為主題,大花大葉;ǘ浯蟮膱D案裝飾特點,均系追仿明代,紋樣線條纖細。流暢,掐絲鋼筋、有力。器物的色地多為不透明淺藍色。質(zhì)地干澀、,色彩繪暗無光。
銅胎畫琺瑯萬壽無疆八寶紋碗 清 口徑18·2厘米
此碗為銅質(zhì),上畫琺瑯 "萬壽無疆"四宇和八寶紋圖,紋飾精美足,為清代畫琺瑯器中的佳品。
康熙時期畫琺瑯器鑒別
清康熙早期,我國的畫琺瑯器處于試制階段,胎璧的制造一般比較厚重,器體較小,造型、品種也比較少,常見的有爐、瓶、盒、盤文類。作品多以及灰白色琺瑯為地(也兼有黃色地),并用紅、黃、藍、自、綠、耪、紫等幾種顏色的琺瑯釉作畫,顏色品種不甚豐富。表面光澤度差,釉料施用濃厚,砂眼較多,反映出琺瑯釉料質(zhì)地尚不精細?滴跬砥诘漠嫭m瑯器,充分顯示出了畫琺瑯器本身所具有的薄、平,光、艷、雅的特點,m瑯釉料質(zhì)地細膩,涂施均勻,表面光潔平滑,基本無砂眼,色澤艷麗明快,顏色品種也日趨豐富。作品地色除白色以外,盛行以黃色琺瑯為地,皇家生活色彩濃重。胎壁的制造較早期輕薄。器型規(guī)整,種類也有所增加,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造型,諸如盞托等。畫面用筆工致,一絲不茍。有如工筆重彩畫,更具圖案性效果,早期那種飄逸,灑脫的用筆方法已銷聲匿跡。作為圖案花紋裝飾用的琺瑯釉料,顏色品種日益豐富,由早期的紅,藍,綠、白,黃、紫,赭等六七種,增加到紅、藍、綠、白、黃、黑、雪青、赭、紫、粉等,達至12種之多,m瑯釉料質(zhì)地細膩、潔凈,表面打磨平整、光滑,色彩艷麗,圖案布局對稱、規(guī)整,用筆工致,畫風(fēng)寫實。圖案內(nèi)容題材以表現(xiàn)富貴吉祥的寫生花卉為主,并多采用暈染技法繪制?滴跬砥诔墒、規(guī)范的畫琺瑯囂,確立了其開創(chuàng)申國畫琺瑯器規(guī);a(chǎn),并沿著這種基本的工藝制作方法方向發(fā)展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