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清朝的、民國的……走進武義縣柳城鎮(zhèn)縣前村楊東升典雅的家,仿佛走進了一個瓷碗的“王國”,幾千件各個時代的瓷碗使他成為當(dāng)?shù)厥詹卮赏胱疃嗟娜恕?br />
“說起收藏還緣于一次很偶然的發(fā)現(xiàn)。”楊東升說,在讀初中的時候,一次他的奶奶在擺弄幾件銀器,這些做工精致、圖案漂亮的老銀器深深吸引了他,從此他對古老的東西就開始注意了起來,慢慢地還喜歡上了收藏。后來,因為生計,楊東升高中讀了一年就沒有再讀,回家開了一家五金店,這一開就是17年,但他的收藏夢卻沒有斷過。由于收藏需要資金,好的東西買不起,他瞄上了農(nóng)村里家家戶戶都有的瓷碗。
“一有空閑時間,我就往山區(qū)里跑。”楊東升說,那些地方農(nóng)戶家里的瓷碗往往比外面要古老一些?粗腥藭约矣眠^的瓷碗,山民還都很奇怪,因此他看上的往往也能夠很快買到手。有時候出去旅游,他選擇的也是北京、西安、洛陽等古都。“主要是逛逛那些地方的古玩市場,增長自己的收藏知識。”
34歲后,楊東升承包起了小工程,經(jīng)濟實力比以前好了。楊東升說,在瓷碗的收藏上,他也慢慢摸出了門道。一般來說,一個瓷碗拿到手,他能很快分辨出是官窯還是民窯,是哪個朝代的。“官窯出的是有字的,民間出的則沒有,明代的瓷碗白底藍花,顏色要白一點,清朝的則藍一些。”楊東升說。
在幾千件各個朝代的瓷碗中,最讓楊東升得意的是民國時期的一套瓷碗。“這套瓷碗來得不容易。”楊東升說,4年前,他聽說武義桃溪鎮(zhèn)有戶人家有古瓷器,馬上跑了過去,一看是民國的,而且剛從地下挖出來,都是全新整套的,包扎的稻草都還在。他在那里磨了好幾天,主人才賣給他。
“到現(xiàn)在,包扎這些瓷碗的稻草我也舍不得拿掉,原封不動放著。”楊東升說,民國離現(xiàn)在不算久遠,可如果再過100年,價值就不一樣,這些瓷碗可作為一件傳家寶。
做了20多年的收藏,每年投入的資金也不少。可是至今楊東升還是只收不賣,沒有賣過一件收藏品。“收藏讓我這個文化程度不高的農(nóng)村人也提高了修養(yǎng)。”楊東升認(rèn)為,更重要的是每一件藏品都有它的歷史,研究它們,讓自己一步步了解了中國的古老文化。
本報記者 胡靈敏 通訊員 舒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