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產區(qū)德化 廣東 江西 山東 湖南 四川 河北 晉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藝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輔料 衛(wèi)浴陶瓷 陶瓷機械
 您的位置: 首頁>行業(yè)資訊>>人物傳記>>|
南國陶都南風灶 霍氏輩有護灶人(圖)

發(fā)布:2007-7-30 10:04:57  來源: 中國陶瓷網  [字體: ]

霍流芝工作室

    認識霍流芝老師之前,我怎么也想不到這會跟小巷、古灶、石屋和巨榕聯(lián)系起來。是的,只要你走過公仔街,進入博物館,步入古灶游覽區(qū),溜進小巷里,來到巨榕下,見到有石屋,就能和這位低調卻熱情的老前輩交上朋友了。 

    真有趣,認識霍流芝老師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時候,那天一不小心闖入“禁區(qū)”,我就被請進了他的工作室。初識霍老師,我感到驚訝,想不到年歲已過70“古來稀”的他和作為晚輩的我聊起來竟是如此興致勃勃。十幾年前已退休的他本該在家頤養(yǎng)天年享受清福,可作為南風古灶第18代傳人,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的熱愛傳播者,他還是樂意繼續(xù)發(fā)揮余熱,兢兢業(yè)業(yè)守護著石灣的陶瓷文化陣地!

    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我?guī)е鴼J佩和敬意,饒有興趣請教了霍流芝老師石灣陶瓷發(fā)展歷史、現(xiàn)狀及南風古灶陶瓷文化傳承等有關問題。
 
    如下就是我們的對話內容:
 
 
    中國陶瓷網:請霍老師介紹一下您個人的情況,好嗎?
 
    霍流芝:我是土生土長的佛山人。早年在北京中央工藝美院學習,畢業(yè)后先后在中央工藝美院和廣州美術學院從事教育工作。1976年,回到石灣工藝陶瓷廠(今鷹牌陶瓷前身)任創(chuàng)作室主任,幾年后被調到陶瓷三廠進行南風古灶項目開發(fā)工作。
    我是在1986年退休的。退休前就開始創(chuàng)作南風古灶歷史畫,從2002年始在南風古灶霍流芝工作室研究石灣陶瓷史。工作室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聊天的這間屋子。

                                                         霍流芝老師在繪畫中
    中國陶瓷網:這些經歷對您研究南風古灶有什么影響呢?
 
    霍流芝:小時候,父輩們就跟我講述了古灶的歷史,對此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年輕時考入中央工藝美院學習讓我掌握了很多工藝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加上工作后在高校和陶瓷企業(yè)從事相關工作,讓我與古灶、石灣陶瓷結下深刻的情緣。即使在退休后的今天,我還在研究石灣陶瓷史,創(chuàng)作南風古灶歷史畫和為我們的南風古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做大量宣傳工作?梢哉f,愛古灶總是有很多理由的!
 
    中國陶瓷網:謝謝霍老師。能簡單介紹一下霍氏家族和南風古灶的關系嗎?
 
    霍流芝:石灣的霍氏始遷祖是在800年前從山西遷入石灣的。我們的祖輩世世代代在山西經營陶器燒制,故有“霍州窯”之稱,“霍州窯”與當時陜西“火夭州窯”、河北“磁州窯”等齊名。后來始祖被逼逃難南遷,最后扎根于石灣,他們繼續(xù)經營制陶生意,便依山傍水建造了南風灶、塵灶、白云灶和沙路灶等窯灶。
    “石灣瓦,甲天下。”石灣有如此美譽更多應該歸功于南風灶,如果不是南風灶幾百年來窯火不斷,而且燒制的產品質量優(yōu)秀,到現(xiàn)在肯定不會有那么多人知道石灣的陶瓷文化和曾經的輝煌。在整個石灣人的心目中,南風古灶就是石灣的根,是石灣人的驕傲。
 
    中國陶瓷網:霍老師說過“如果將南風古灶比做手動照相機,那么現(xiàn)代窯就是傻瓜照相機”,請您談一談何以有如此生動的比喻。
 
    霍流芝:我們都知道,手動照相機完全是靠拍攝者的藝術感覺、拍攝技術,同一個物體拍出的照片可以張張不同;而傻瓜機拍出的照片是千篇一律,雖然曝光準確,整體組合后卻難有驚人效果。不少現(xiàn)代窯在燒制、結構等技術方面是全自動電腦控制,而產品是千篇一律的;南風古灶則是人工柴燒的效果,每一件產品都不一樣。所以直到今天,南風古灶依然窯火不熄。
 
    中國陶瓷網:正所謂姜還是老的辣,看來窯也是古的旺哦。據(jù)了解,霍老師是目前佛山唯一一位研究古灶的民間學者,請問是什么原因讓您“孤獨”地選擇走這條路呢?
 
    霍流芝:自南風灶建成后,霍氏家族十幾代人一直保持著和古灶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對古灶有著深厚的情感。過去和現(xiàn)在石灣陶業(yè)的發(fā)展很大程度與南風古灶有很大聯(lián)系。我這樣做,目的很明顯,就是讓人們知道古灶真實的興衰與變遷。
    這樣能很好地發(fā)揚我們石灣的傳統(tǒng)陶瓷文化!

                                                          霍流芝老師的部分作品
    中國陶瓷網:您個人對目前石灣陶瓷整體情況是怎樣評價的?
 
    霍流芝:“石灣陶瓷”稱謂變化了。過去稱“石灣陶瓷”,近年來稱“佛山陶瓷”,現(xiàn)在的石灣建筑陶瓷不斷外遷,遍及全國很多產區(qū),不知道該怎么稱呼了。石灣本土上卻是基本沒有什么陶瓷了。
    至于藝術創(chuàng)作,石灣陶瓷藝術多是沿襲著明清輝煌時期的傳統(tǒng),題材多以當時的或歷史上的人物生活為主,缺乏現(xiàn)代人的生活精神。
 
    中國陶瓷網:最近在我們石灣成立了佛山陶瓷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霍老師對此抱有哪些期望呢?
 
    霍流芝:這是我比較看好的一點。佛山比照國內外有關城市,也開始自己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之旅,這是好的嘗試,也是一大創(chuàng)舉。雖然我們政府、行業(yè)甚至企業(yè)市民等方面尚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相對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但我還是很樂于看到我們在陶瓷這個古老同時也是充滿生命力的產業(yè)有了更高更深遠的作為。
    值得強調的是,一些年輕的藝術家已經在嘗試著突破,借用傳統(tǒng)的技藝來表達現(xiàn)代人的精神世界。這樣的一些作品雖然在今天的石灣還是異類,但也許他們將成為未來石灣陶藝的代言人。
 
    中國陶瓷網:您對發(fā)揚南風古灶陶瓷傳統(tǒng)文化有何感想呢?
 
    霍流芝:商業(yè)社會沖擊了人們的思想,很多人在市場經濟時代更看中實在、直接的利益,而對于文化這東西,很多時候給忽略掉了,更有甚者是可以排斥文化。在我看來這些個體行為是短視的做法,無異于殺雞取卵。要知道任何一件沒有文化內涵的東西,都不會是一個有持續(xù)生命力的個體。缺少文化,陶瓷充其量不過是水、土和火的簡單組合,只是一件硬梆梆的器件。
    現(xiàn)在雖然講求市場效益,但弘揚陶瓷文化與之沒有沖突,相反能更大程度襯托“石灣制造”的美譽,為良好的市場氛圍的營造提供基礎。
    我一直在建議我們石灣走一條向旅游、工藝陶瓷發(fā)展的道路。石灣的發(fā)展可以借助本身已有的陶藝技術的名氣,如果能夠轉向成功,可以吸引很多游客,從而帶動石灣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這樣同時也能比較方便和完整地弘揚我們“石灣瓦,甲天下”的千年制陶文化。
    現(xiàn)在,過去的“石灣陶瓷”、“佛山陶瓷”和“中國陶瓷”蓬勃發(fā)展起來,但是不要忘記南國陶瓷出的根——河宕文化、南風古灶、陶師廟……
 
 
    中國陶瓷網:非常感謝霍老師給我分享了陶瓷文化的精彩故事。謝謝您接受了中國陶瓷網的采訪!

                                                         中華陶源展示場一角
    訪談后記:
 
    欣聞早在2001年就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南風古灶已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我為霍老師感到高興。據(jù)調查了解,南風古灶是我國甚至是世界上最“高齡”的在用柴燒陶窯,古灶發(fā)展了石灣陶瓷文化,讓以石灣陶瓷為代表的佛山陶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各個角落。
    相信在霍老師以及許許多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作為聞名海內外的“石灣窯”形成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南風古灶這座“陶瓷活化石”一定能早日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屆時,我們這引以為傲的500年窯火不息的古灶真正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
    南風古灶,石灣的,民族的,世界的!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推薦產品 更多...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 國際新聞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廣東產區(qū) 更多....
 >> 江西產區(qū) 更多....
 >> 企業(yè)新聞 更多....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