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壽(1768~1822)清篆刻家,字子恭,號曼生,別號種榆道人.浙江錢塘人.“西冷八家之一”.善書法,能畫山水、花卉、蘭竹.任溧陽縣令時(shí),曾趁公余之暇和幕客江聽香、郭麟等,手繪十八壺式,(后人稱曼生十八壺式)請紫砂名匠楊彭年、邵二泉,為制茶具,經(jīng)其作銘,各鐫銘于上,或間以花草,風(fēng)行于時(shí),稱“曼生壺”.
曼生壺的造型設(shè)計(jì)簡潔、明快、新穎、美觀.一改過去繁鎖、守舊、題材狹窄的局面,有著與慶不同的風(fēng)格,形制有仿古,也有勇于創(chuàng)新,造型線面結(jié)合較多,形體特點(diǎn)明確,線角轉(zhuǎn)折清晰有力,石塑、橫云壺體以扁三角為主要形態(tài),造型充滿變化.流的設(shè)計(jì)體現(xiàn)了對使用功能的要求,把的造型體現(xiàn)了設(shè)計(jì)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大面積空白留的干凈利索,好讓其詩、書、畫盡情發(fā)揮,從而將詩、書、畫、印集為一體,達(dá)到完美的統(tǒng)一.所以曼生與諸名匠的合作也就成了“壺隨字貴,字依壺傳”.這在茗壺設(shè)計(jì).
但就目前所見到的曼生壺,己遠(yuǎn)不止傳說的十八壺式,僅筆者掌握的資料而言,就有四十一式之多.其中造型形態(tài)多有重復(fù),變化不大,壺生相同,流、的、把有些不同,而且還有些款式屬仿古,雷同前人都已有過,象這類壺均不應(yīng)屬曼生壺之例.
就筆者掌握的現(xiàn)有資料,來加以考證.
據(jù)《陽羨砂壺圖考》所載,對曼生題銘的八件傳器分別作了介紹比較明確的有:
〈1〉井欄壺“鄧秋梅砂壺全形拓本刊紫砂大壺一具腹鐫曼公督造茗壺第四千六百十四為屏泉清玩共十八字底有阿曼陀室印板下有彭年小章”
〈2〉合笠壺“不耽閣藏臺笠形紫砂大壺一具銘日笠蔭喝茶去喝是二是一我佛無說款署曼生銘三字底印阿曼陀室印板下有彭年小章”
〈3〉匏壺“碧山壺館藏淡紫砂瓜形中壺一事銘日無用之用八音所重款署曼生銘底有阿曼陀室印板有彭年小章”
〈4〉方壺“碧山壺館藏粗砂方壺一具左鋟銘日方山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銘右鐫款識日喜慶丙子秋七月楊彭年造”
〈5〉提梁石銚壺“鄧秋梅砂壺全形拓本刊曼生提壺一具銘識凡七行皆隸書日左供水右供灑學(xué)仙佛付兩手壬申之秋阿曼陀室銘提梁壺底有阿曼陀室印印上有眉字隸書尤為別致板下有彭年小章”
還有二十二條題銘
一、“石銚”銚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種
二、“汲直”苦而旨直其體公孫丞相甘如醴
三、“卻月”月滿則虧置之座右以為我規(guī)
四、“橫云”此云之腴餐之不曜
五、“百衲”勿輕短褐其中有物傾之活活
六、“合歡”蠲去忿去渴眉壽無割
七、“春勝”宜春日強(qiáng)飲吉
八、“古春”春何供供茶事誰云者兩丫髻
九、“飲虹”當(dāng)熊熊氣若虹朝閶闔乘清風(fēng)
十、“井欄”井養(yǎng)不窮是以知汲古之功
十一、“鈿盒”鈿合丁寧致注茶經(jīng)
十二、“覆斗”一勺水八斗才引活活詞源來
十三、“瓜形”飲之吉匏瓜無匹
十四、“牛鐸”蟹眼鳴和以牛鐸清
十五、“井形”天茶星守東井占之吉得茗飲
十六、“延年半瓦”合之則全偕壺公以延年
十七、“葫蘆”作葫蘆畫悅親戚之情活
十八、“區(qū)鴻延年”鴻漸于磐飲食衍衍是為桑芋之器垂名不刊
十九、“天雞”天雞鳴寶露盈
二十、“合斗”北斗高南斗下銀河渾闌干掛
二十一、“提梁”提壺相呼松風(fēng)竹爐
以上除第十七條形不詳還剩二十一條題銘
與前面八件傳器相比較,有四件壺名相同即:合歡、井欄、瓜形(匏壺)、提梁石銚壺,這樣《陽羨砂壺圖考》就提供了二十六件不同的曼生壺形,尚有三件不明確.
〈6〉謝瑞華所著《宜興陶器》中,刊出她整理的曼生十八壺式,曾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由于沒有充分的資料加以證明,謝女士也未加肯定.與《陽羨砂壺圖考》相對照,僅有十件壺形基本上相同.
〈7〉又據(jù)《陶冶性靈》手稿所述,此稿中二十種壺形與謝瑞華女士的十八壺式相比較,僅有五種相同.再與《陽羨砂壺圖考》中曼生傳器及二十二條銘文相對照,壺銘與壺名基本相同的共有十六式.如果將上述三份資料中各種不同的壺式集中一起,就有三十八種曼生壺造型了.
另筆者還發(fā)現(xiàn)除上述三十八種壺式外還有三式未加進(jìn)去.
即:〈8〉提梁石瓢壺式、〈9〉環(huán)把臺笠壺式、〈10〉盤螭傳爐壺式.再將這三種壺式加上,共有曼生壺式四十一種.
即:石瓢壺一、二,臺笠壺一、二,提梁壺一、二,扁石壺,乳鼎壺,井欄壺,高井欄壺,葫蘆壺一、二,圓珠壺一、二,飛鴻延年壺,百衲壺,合歡壺一、二,合盤壺,棋奩壺,匏壺一、二,半瓜壺,橫云壺,天雞壺,傳爐壺,卻月壺,觚棱壺,方壺,春勝壺,四方壺,合斗壺,半瓦壺,柱礎(chǔ)壺,六方壺,吉直壺,古春壺,飲虹壺,乳釘壺,鏡瓦壺,盤螭傳爐壺.
筆者再將這四十一壺式現(xiàn)曼生前人的已有壺式相比較:
一、扁石壺與李仲芳<11>紫砂圓壺<12>
兩壺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前者的是橋形,后者為扁圓柱形.
前者流、把扁圓兩邊有一線與壺身壺肩轉(zhuǎn)折線相連.后者流、把略帶棱角與壺身轉(zhuǎn)角線明接相連.
前者流、把與壺身暗接,后者流、把與壺身是明接.
蓋同為壓蓋.
整個(gè)壺形大致相同,只是曼生扁石壺將李仲芳紫砂圓壺虛掉了一些線條,變明為暗,化繁為簡.
二、乳鼎壺與李仲芳紫砂圓壺
兩壺的子相似,并無多大變化.
壺頸變明線為暗線,流、把將棱角變?yōu)閳A形,壺底裝了三只釘足
筆者認(rèn)為以上兩壺式壺形均來源于李仲芳紫砂圓壺.
三、六方壺與時(shí)大彬<13>六方壺<14>
兩壺相比,前者的為橋形,后者的為倒三角形.
壺身相同.
流、前者為直流,后者六棱形二彎流.
前者為嵌蓋,后者略帶壺頸為壓蓋.
曼生六方壺,顯得造型簡潔,線角轉(zhuǎn)折清晰有力.但基本形來源于大彬六方壺.
另據(jù)《陽羨砂壺圖考》別傳、記載:沈子澈<15>擅長各種壺式,其中就有六方壺.
四、觚棱壺與李仲芳觚棱壺<16>
兩壺的同屬橋形,略有變化.流前者是四方二彎嘴,后者四方一彎嘴.
把:前者為四方環(huán)把,后者為四方環(huán)把上端略起翹.
曼生觚棱壺少了一條與壺口相平行的線,兩壺相比曼生壺顯得更干凈利索.但形基本上與李仲芳觚棱壺相同.
五、圓珠壺,曼生圓珠壺共有二式,相差無幾,僅壺身一個(gè)略扁圓,一個(gè)呈圓形,流一個(gè)短流,一個(gè)二彎流,把一個(gè)粗一個(gè)細(xì).
圓珠壺曼生前人做的較多,僅資料中記載的就有:
明:周高起《陽羨名壺系》雅流.
陳用卿〈17〉式尚工致,如……圓珠諸器…….
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別傳
邵蓋〈18〉傳器二、李風(fēng)廷嘗藏沙梨皮小朱壺一具作圓珠式底鐫邵蓋二字書法半行楷.
〈19〉劉汝禮《宜興紫砂工藝史》
徐友泉?jiǎng)?chuàng)作壺式,可分為八類:
之六圓形類,……有圓珠諸式.
日、奧蘭田《茗壺圖錄》
陳和之〈20〉紫泥圓壺,號梁園遺老.壺形與曼生圓珠壺都及為相似.
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別傳
沈子澈,擅長各種壺式,有圓珠壺.
〈21〉還有鎮(zhèn)江博物館藏,江蘇丹徒出土的球形壺(宋伯胤說此壺為南宋),〈22〉(梁白泉《宜興紫砂》說為明代).都與曼生壺相似,所變化的僅僅是流.
六、〈23〉方壺與沈子澈方壺
兩壺形態(tài)相近,曼生方壺略高于沈子澈方壺.
的、前者略為扁梯形,后者呈扁長方形.
把、兩壺把上端相同下端前者呈圓角后者為方角.
流、前者為四方二彎嘴,后者為四方直嘴.
另據(jù)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正傳陳遠(yuǎn)、傳器六:
藝術(shù)叢編載鳴遠(yuǎn)方壺一具底鋟衍齋真賞鳴遠(yuǎn)六字.可見方壺除沈子澈做過,陳鳴遠(yuǎn)也做過.
七、〈24〉四方壺與沈子澈長方壺
兩壺形態(tài)各異,但同出四方,只具前者呈長梯形,后者呈長方形,前者的為橋式,后者的為扁長方,把、前者為四方環(huán)形,后者為四方形,兩流相同毫無區(qū)別.
八、天雞壺,無傳器相比,多見史料記載
清·吳騫《陽羨名陶錄》
吳騫日:……予嘗得鳴遠(yuǎn)天雞壺一,細(xì)砂作,紫棠色…….
徐友泉〈25〉創(chuàng)作壺式可分為八類:
之五,模狀動(dòng)物類,有天雞……諸式.
詹勛華《宜興陶器圖譜》別傳
沈子澈,……桃溪客話云:“子澈勝國名手,至其品類,則有龍且、圓珠、天雞……”.
由此可見,曼生之前已有很多人做過天雞壺式.
九、合歡壺
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別傳記載
陳和之、傳器二、李風(fēng)廷嘗藏**粗砂中壺一具形扁如合歡底鐫陳和之三字楷書旁有和之篆印.
十、春勝壺與沈子澈方壺
兩壺壺身相似,只是前者方形壺形加四角直角支點(diǎn),流與把裝在方形身簡的對角線上.兩者的蓋相同.其實(shí)并無多少變化.
以上共例出曼生壺與前人相仿壺形有十一種,四十一種除去十一種,剩三十種.但就這三十種壺式中,局部略有變化的又有:
匏壺、葫蘆壺、石瓢壺、提梁石銚壺、臺笠壺、井欄壺與高井欄壺、飛鴻延年壺與百衲壺、傳爐壺與卻月壺八種再有三十種壺式除去八種、剩二十二種。
筆者認(rèn)為曼生壺式粗分為三十種,細(xì)分為二十二種.這二十二種壺式中,有幾種壺式已很難見到,僅憑資料為依據(jù).由于研究者本身從事工作的性質(zhì)不同,介入的角度不同,因而在這個(gè)問題上的立場、觀點(diǎn)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