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窯又稱建窯,意為福建之窯,但不是指宋代福建北部建州所產黑瓷建窯。德化縣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脈,歷史上與江西景德鎮(zhèn)、湖南醴陵并稱為中國南方三大瓷都。明代中葉,白瓷生產成為德化瓷業(yè)的主流,明代晚期到達了頂峰,特別是雕塑造像藝術品,其代表人物為何朝宗。何氏的生卒年代應在明代萬歷前后,何氏作品,現流行在世的有觀音、達摩、文昌帝君等。

圖一:達摩立像正面
達摩立像(見圖一),高30厘米,底徑11—12厘米。胎白質細,釉面滑潤,白中閃黃,呈奶白色,胎體厚重堅實。光頭,顴骨立聳,兩眼暴突,濃眉闊鼻。兩耳內中,皆有穿孔,以利透氣焙燒,眉毛鬢須皆卷曲,雙耳下垂幾至肩部,最突出的是兩顆門牙外露。上胸袍領外翻,衣裳下擺向右翻卷,喉結、胸肌、指甲、筋腱皆栩栩如生。立像中空,座底邊緣寬2厘米,內壁呈半弧形,上部收斂成圓孔,孔徑2厘米,座內滿釉,座底露胎。整個塑像赤足而立,身材偉岸,容貌威嚴,氣度軒昂,一手托缽,一手自然指向天外,一派圣僧形象。另一面腰圓背闊,雄渾矯健,背部鈐葫蘆形陽文篆書“何朝宗”三字�。ㄒ妶D二)。

圖二:葫蘆形陽文篆書“何朝宗”
何朝宗作品的鑒定,主要應以胎釉,造型,工藝技藝諸方面入手。
通過50倍放大鏡,可以看到釉下氣泡分散不勻,并有黑、黃、紅細砂的雜質。制模時被分割成前,后兩塊,但身體與座底分開。底座(見圖三)呈橢圓形,內里可見手指按捺指印,不見刀具痕跡,底座制作清爽合宜,內里可見自然窯裂,且裂痕呈火石紅色。衣飾綬帶采用貼身法,疏朗有致。
從這件作品來考察,其藝術用風格具備五個基本特征:
一、胎釉質量精良,說明從制作到裝燒工藝都極其認真,作品形體厚重,表面滿釉,少見瑕疵,從上到下都追求完美的藝術風格。
二、善于根據人物形象構思造型,整體、局部乃至手足都比例協調、準確,骨骼肌膚勻稱大方,作風寫實。在封建社會人物雕塑創(chuàng)作中,沒有模特兒可供雕塑家進行人物寫生素描,但何朝宗能夠如此準確地把握人體各部位的比例,得益于他長期觀察和細心揣摩現實生活中的男女形體,并吸取了書畫人物作品和民間銅石、泥、木等各種雕塑工藝的精髓,從而達到人們難以企及的藝術高度。根據數件何朝宗雕塑標準作品來看,何氏作品極具一種上大下小,上長下短的微妙比例和雅而不俗的藝術韻味。
三、擅長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由表及里,展示細膩生動的神情風韻。達摩的眼神既不是兇,也不是苦,而是充滿一種得道后的天地正氣。
四、注重人物舉手投足的動靜形態(tài),用犀利流暢的刀法,體現衣襟紋理的層次和深淺變化,正所謂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大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藝術韻味。透過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有質感的衣袍在風中作響。
五、物勒其名,以示其誠,鈐印私章,表達了刻意求工,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表示恪守信譽的誠意。印章工整精細,筆劃深刻,章法規(guī)范,字體正規(guī),葫蘆形陽文篆書“何朝宗”三字,為上下右左布局。
何朝宗的作品制作嚴謹,形神兼?zhèn)�,不僅代表了明晚期德化窯工高超的創(chuàng)作水平,形成了瓷雕藝術史的光輝典范,而且可以和西方造型藝術相媲美,所以在歐美,德化建白瓷享譽“中國白”的殊榮,公認是東方藝術的明珠,而何朝宗被公認是最優(yōu)秀的陶藝家、雕塑家。
一代宗師,藝術永存。

圖三:達摩立像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