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的時候,一艘裝備先進的探寶船,在南海海底的一艘沉船上打撈出被珊瑚和海草保護得完好的一大堆瓷器,總共有35萬具之多,這數(shù)量巨大的陶瓷究竟出自哪里呢?
從英國航海歷史學(xué)家尼格爾-皮克福特的《 “泰興號”的遺產(chǎn)》一書記載中我們了解到。在南海海底的這艘沉船叫“泰興號”,是一艘三桅大帆船,1822年2月5日,“泰興號”前往印度尼西亞,為了逃避海盜,改變航線,在中沙群島附近觸礁沉沒。就在失事后的第三天,有一艘英國商船“印第安那號”路過事發(fā)海域,船長詹姆斯在他的航海日記中做了詳細的記錄。正是依據(jù)這部航海日記,讓后人找到了 “泰興號”沉船上大量陶瓷的來歷。
這些陶瓷就是一百多年前由中國德化運往海外的瓷器。
德化是中國福建泉州所屬的一個縣,是中國著名的陶瓷產(chǎn)區(qū),歷史上,德化曾經(jīng)與江西景德鎮(zhèn)、湖南醴陵并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瓷都”。 德化生產(chǎn)陶瓷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遠在宋、元時代,德化生產(chǎn)的陶瓷就從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福建泉州刺桐港通過船運大批進入國際瓷壇,其“建白瓷” 是世界上白度最白的陶瓷,被看作為“中國白瓷的代表”,被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博物館視為珍品收藏,在國際文物界有無價之寶的美譽。
從“泰興號”沉船中打撈上來的35萬具德化青花陶瓷,在2000年11月17日的時候,曾在德國斯圖加特城火車站拍賣場明碼標價拍賣,據(jù)說,斯圖加特火車站拍賣場人山人海,每天有6000多名歐、美各國以及阿拉伯世界喜歡中國瓷器的人蜂擁而至,爭購“泰興號”沉船中的德化古瓷,創(chuàng)下了古陶瓷拍賣之最。
而拍賣“泰興號”沉船中的德化古瓷的消息,也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傳到中國德化,立即引起了德化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他們通過中國銀行駐德國法蘭克福的鄉(xiāng)親鄭德力博士,參加拍賣會購得了72件青花瓷器。
購買回來的72件青花瓷器,雖然只是“泰興號”沉船中35萬具青花陶瓷的一小部分,但是,他們在娘家被視為珍寶,珍藏在德化陶瓷博物館內(nèi)。這72件青花瓷器雖然經(jīng)過一百七十多年的海水浸泡,依然煥發(fā)光彩,它們陳列在陶瓷博物館櫥窗內(nèi),讓人們了解明清時代德化陶瓷的輝煌,也紀念那場被稱之為“東方泰坦尼克”的“海難”。
在德化陶瓷博物館的豐富館藏文物中,我們不難尋找到與“泰興號”沉船中相同的陶瓷產(chǎn)品,它們在陶瓷的造型、花紋和質(zhì)地都能夠相互吻合。
德化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蘇清河,是瓷都德化一位古陶瓷收藏家,在他的私人收藏古陶瓷中,就有許多是與“泰興號”沉船中相同的陶瓷。歷史上德化的陶瓷有“一籠白瓷一箱銀”的說法,目前在德化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古瓷窯址就有277處。其中,德化屈斗宮是中國宋元時期的古代外銷瓷窯址之一。
德化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建忠:發(fā)掘出來的器物的造型和燒制方法,具有明顯的宋元時代的特征。曾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發(fā)現(xiàn)與屈斗官窯出土的相同器物,證實它是外銷瓷重要遺址。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理事王冠英:德化的陶瓷主要是出口,因為德化從北宋就開始出口,到清代非常繁榮,有一百多個窯,全部是出口陶瓷,到現(xiàn)在德化的陶瓷還是全部出口,出口占90%以上,這些出口陶瓷是根據(jù)國外的需要生產(chǎn)的,因此有許多國外的特征,比如出土的凈水瓶,我們叫軍持壺,其實是外國的叫法,是伊斯蘭去朝圣裝水的那種。
在歷史上,作為數(shù)量巨大的外銷產(chǎn)品,德化的陶瓷從海路出口東南亞、歐洲和非洲各國,隨著古代海上陶瓷之路傳播到西方,為東西方文明的融合和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主持人:沉船留下的古瓷只是昔日繁榮的見證。如今的中國德化陶瓷依然蜚聲海外。希望中國所有流傳下來的古老工藝都能夠不斷發(fā)展并且依然璀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