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重要瓷窯。窯址在長沙銅官鎮(zhèn)及書堂鄉(xiāng)石渚瓦渣坪一帶,又稱銅官窯、瓦渣坪窯。發(fā)現(xiàn)于1955年,據(jù)調(diào)查燒瓷時間為唐、五代。燒瓷品種之豐富,在唐代其他瓷窯中尚屬少見。器形有碗、碟、杯、缽、洗、瓶、壇、罐、壺、乳釘紋高足杯、托盤、燈盞、水注、筒形罐、鼎及玩具。產(chǎn)品以青釉為主,兼燒少量褐釉、醬釉、白釉、綠釉器。青釉有光素器及釉下彩繪、印花、貼花裝飾。釉下彩繪盛行于長沙窯,主要是在青釉下描繪以鐵、銅為著色劑的褐、綠彩紋飾,有褐彩與褐綠彩兩種,裝飾于碗、盤、盒、壺、罐、枕、泡菜壇等器物上。碗、碟采用疊燒,器里心有圓形、方形、多邊形露胎,坯上先施化妝土,然后用褐彩繪畫。彩繪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走獸、游魚等。釉下彩裝飾除繪畫以外.還有題詩,內(nèi)容選用民間喜聞樂見的俗言、諺語、警句、通俗詩,書寫于壺的腰部,少量見于碗、碟里心及枕面。字體以楷書、行書為主。僅湖甫省博物館收集的瓷器題詩即達50種。彩色斑點裝飾比較普通,最初為4組大塊圓斑,逐漸過渡到小斑點組成的紋飾,有的單用褐色,有的褐、綠并用。江蘇揚州出土的褐綠彩云紋雙耳罐,釉色泛淡黃,用成串的褐綠彩點勾勒出精美的云紋,是唐代長沙窯高水平的作品。印花裝飾出現(xiàn)在晚唐,主要見于碗、碟里心,紋飾以花卉居多,也有花鳥、云紋。模印貼花裝飾于中唐偏晚出現(xiàn),多飾于壺、罐肩腹部及系部,題材有人物、鳥獸、園景、雙魚、椰棗、葉紋,紋飾凸起,罩以醬色圓斑。長沙窯繼唐代岳州窯而起,迅速發(fā)展,影響鄰近地區(qū)一批瓷窯。其釉下彩繪工藝對我國古代陶瓷裝飾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產(chǎn)品不僅內(nèi)銷,而且大量外銷。有些器形及紋飾為西亞風(fēng)格,顯然是訂燒器。目前集中出土長沙窯器物及標本的地區(qū)有湖南長沙、江蘇揚州、浙江寧波以及安徽、廣東、廣西、陜西、江西、河南;還有日本、菲律賓、泰國、韓國、伊朗、伊拉克等國。